品種:青心烏龍
產地:梨山
發酵:輕氧化(發酵)
香型:花香、輕微著蜒蜜感
滋味:著蜒蜜感、高山氣
層次:4顆星
內容量:120g
極品、梨山著蜒烏龍
Honey Scented Lishan Oolong
NT$1,750
8 件庫存
描述
淺談台灣有機農法〉
所謂「慣行農法」或是俗稱的傳統農法,基本上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對農產品與糧食的需求,以及工業國家對國際市場的發展增加,早在1830就出現了化學肥料的開發,1915年也出現了人工合成硝肥,1940的農藥。到了在二十世紀的50年代,這股趨勢也先後推動了「綠色革命」,發展農業現代化等科技性突破。
在現代化農業發展上,「育種」是第一步,如何培養出高產、耐病蟲害的作物,是綠色革命的核心訴求,所以最大的差別就是「肥料」,肥料與化學工業下帶動產生的農藥,可以快速幫助作物達到減少病蟲害的影響,再針對這些優勢開始育種,產生出現行農業上高產的品種,目前現代農業(慣行農業)就是奠基在這些基礎之上,。換句話說,如果那一天沒有了肥料,沒有了農藥,我們就很有可能失去這種高產的作物,出現糧食不足、甚至是饑荒的狀況。
回過頭來,因為這些原因,開始有人意識到有沒有可能不用這些資材,以自然的力量,環保的方式生產出足夠的糧食,所以從1940年開始,美國的Jerome Rodale 開始提倡所謂的「有機農法」。
在定義上,有機農法必須符合下列五項規範:
1.對環境友善
2.永續利用土地與資源(循環概念)
3.施做上重視安全與健康
4.以有機資材取代化學資材,且符合生產法規
5.通過國家驗證
簡單來說就是要遵守永續循環利用自然資源的原則,不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以及生態平衡的管理系統,達到生產上面的最安全標準。
所以法條規範上通常會使用正面表列,也就是指出什麼樣的資材是可以使用的,加上負面表列,規定什麼資材不能使用,符合這樣規範然後通過檢驗後才能成為有機。
但老實說,這樣機械式理解所謂的有機或是慣行農法,會很容易落入過於簡化的定義陷阱中,如果說符合有機規範的耕作方法是農法光譜裡的最左側,那麼正朝著有機理念前進卻還未符合檢驗的耕作方法是否要把他打入光譜的最右側,畢竟他還沒有通過有機法規的檢驗。
所以慣行農業中,同樣是打農藥,有安全用藥,施行完全依規定走;也有能不用就不用,真的非不得已才小心使用的作法,對比一些隨便使用農藥,看到園子有蟲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噴了再說的施作法,在程度上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不能簡單的用二分法來貼標籤。
再回到現行農法的侷限層面上,化學農業雖然以創造高產省工的成效(營收)著稱,但過份的化學肥料與農藥反而把土壤中有機質消化殆盡,不論是土壤中原本的好菌、壞菌與多樣豐富的昆蟲像,這些幫忙製造和促進作物吸收養分,抵抗病蟲害的農地生態也同時會受到衝擊,長期施行的結果就是反使作物需要更多的氮肥(化學肥)才能達到預期產量。
畝士一直覺得目前現行農法上所遇到的爭議都來自於我們對於「基準」的不同,對美的基準不同,對時間的基準不同、對空間的基準不同。或許慣行農法在科技的發展上如同前面說的,追求單位面積產量,是相當現實也是合理務實的想法,付出了成本、時間與勞力,當然要讓他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產值的最大化,看的是現在,一定要有立即性的成果,而有機農法或是其他類似理念與精神的農法,對於時間的基準會比較大,看的是久遠的之後,並不會僅看當下一兩年的東西,如果今天可以將自然環境與土地改變成長久的永續,這才是所謂「永續」的真正意義。*
其實不論有機或是慣行農法,都應當要保護這片土地,不僅是單純在有機或是無毒農法的追求,他的意義應該是更廣泛的,因為這片土地不僅是人類的資產,更是大自然中所有生物的資產,我們其實有義務要保護這片土地!這也是畝士給這款梨山有機茶葉取名「分山一半」的隱含喻意,以往直觀追求單位面積最高產量,以及用盡所有地力和自然資源的我們,是時候將這片土地給予我們的禮物,回贈給自然了。
*註:舉例來說,在大自然中每下一百公斤的肥料作物只能吸收到10%~50%,大部分會落在2%左右。放100公斤的肥,作物可能只吸收到20公斤,而且有趣的是,不放這100公斤,作物那20公斤的肥也吸收不到。所以永續經營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那大自然中的80公斤養分能夠發揮!
* 有機農法與其他相同精神的農法一樣,用講的最簡單,畝士在種茶時非常能體會箇中難為,但若能試著開始,並讓環境與茶融為一體,這樣一來就形成了良性循環,而生態與茶產業也會越來越好,共榮發展。
額外資訊
重量 | 120 公克 |
---|